时间: 2023-11-17 18:18:08 | 作者: 喷气织机
时光任苒,岁月悠悠。站在明城墙西南角城头凝望,南面是滚滚西去的秦淮河水,北面是历经沧桑的零乱建筑和土地,其中一块是被改造过的厂房,现在已经成为秦淮文化创业园区,一块是已沉睡十多年的锯齿形旧厂房,还有一块是杂草丛生的荒地,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里原是南京第一棉纺织厂厂址,曾经有上万名职工工作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美好青春年华,与之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如今,沧桑巨变,凤去台空,但纺织人难忘的岁月,纺织厂曾经的辉煌却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
工厂始建于1952年,起初由几个私营纱厂合并,起名为南京纱厂,这也是南京最早建立的地方国营企业之一。1958年工厂从下关易地在秦淮河畔城墙边新建,改名为南京棉毛纺织厂,七十年代毛条车间划分出去,又更名为南京第一棉纺织厂,以后又叫金双强集团。工厂占地13多万平方米,拥有8万枚纱锭,3000头气流纺,504台织机,年工业产值达1亿多元,职工近4000人。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个企业尤其是较大规模的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其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是地方工业发展的见证。
纺织厂的房顶一般都是锯齿形的,主要是基于采光的考虑。机器排列和生产流水线是十分整齐和壮观的,一排排纺纱机整齐划一,十分养眼,一枚枚纱绽飞速旋转,目不暇接。雪白的棉花经过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和筒摇等工序,纺成不相同的型号的纱线,到了织布车间慢慢的变成了坯布了。一棉厂的主要任务是为南京地区纺织后道提供纱线,也有外贸生产任务。纺织工人历经艰辛,他们在巨大噪音、漫空飞舞尘絮的环境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并“三班倒”的工作,女工们一天站立下来,两腿如灌了铅一样,酸痛浮肿,每天挡车所走的路达十多里,浑身上下沾满了花絮。那时,工人的工资收入低,每月只有三四十元,学徒工每月也只有十四元,平时与年终都没有奖金,但都无怨无悔地工作。抓革命、促生产始终是工厂的主题,一些战斗口号至今记忆犹新,什么“身在机旁夺高产,纺出银纱为人民”、“苦干实干加巧干,多纺棉纱献给党”、“奋力大战100天,努力实现双过半”等。随着政治和生产的需要,车间内外的标语口号一直更新,以此激励工人努力生产。对工人在生产上取得的成绩,基本是精神鼓励,比如个人超额达成目标,就会在机旁插上一面小红旗,或者班书记和值班长敲锣打鼓送上大红表扬信,如果上了《一棉简报》就是受到厂一级的表扬了,年终被评上先进生产者是莫大的光荣。改革开放以后有了什么满勤奖、质量奖、安全奖、超产奖、节约奖等,但奖金的数额也是很少的。
车间里开展的各种生产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如纺部车间开展优质高产班组和个人竞赛,布机开展万米无疵布竞赛等,工人们比学赶帮,力争上游,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车间里经常进行换班吃饭活动,也就是在生产运转期间,人休息机器不休息,由一些车间干部和常日班的工人到车间换挡车工去吃钣,确保机器连续运转,这样做才能够保持产量高,或是解决前后道供应脱节的问题。细纱车间是整个生产工序的关键,只要细纱机的车速加快,前纺和筒摇车间的产量就带动起来。因此,厂部为了更好的提高产量,首先从抓细纱车间着手。当然,这两个车间也不是完全让细纱车间牵着鼻子走,有时前纺加油干,筒摇拼命干,不是出现粗纱堆积如山,就是管纱不够吃,这时,细纱车间就处于被动之中,这就忙坏了计划科,前后奔波协调平衡,力求保持均衡生产。生产的正常运转主要根据两个因素:一是职工的出勤率,少一个人,就少挡几台车。二是设备的运转率,如果坏车多,不及时修复,也会影响生产。车间的操作工、维修工之间相互配合是很重要的。如果机器发生故障,维修工人要在当班时间及时修复,回到家里如接到通知后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赶到厂里进行修理,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他们对自己付出的义务劳动毫无怨言,因为心中装的就是企业。
青年突击队是生产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随时听从党团组织的召唤,充分的利用业余时间到车间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比如换班吃饭,打扫卫生,整理坏纱、修理疵布等,党团员和青年们忘我劳动的精神处处可见。他们开展操作技术练兵活动,相互之间进行比赛,争当操作能手。细纱和织布的操作能手还经常在省内与同行进行比赛,这些操作能手文化程度不一定高,但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因此,她们取得的成绩,理所当然地受到领导的重视和大家的尊重,有的还被评为省市劳模、三八红旗手,党和国家一些重要会议的代表也有厂里的纺织女工。
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是工厂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产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们不断对老设备做改造,如革新的筒摇车间小座车解决了挡车工长时间站立问题,工人称之为幸福车,其实,在小座车上坐久了也很累。八十年代引进的万锭纺纱机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机修车间是厂里的辅助生产部门。车、钳、铣、铇、电工、木工、白铁、翻砂、油漆等工种无所不有,能够说是一个小型机械厂。车间里大部分是男工,承担了生产车间维修的配合工作,一些技术好的老师傅受到领导和大家的尊重。如果男工能安排在机修车间工作是很自豪的,女工能够进入这个车间更是幸运之事。
车间班组是最基层的集体。小组除了班组长外,还有质量员、计划员、保管员、安全员和宣传员,人们称之为五大员,这些都是义务为生产和群众服务的。
在那个年代,社会后勤服务是比较落后的。凡是一些有规模的工厂,一方面抓生产,一方面还要抓好生活后勤保障。一棉厂内有自建的住宅、职工宿舍、招待所、食堂、澡堂、医院、技校、子弟小学、幼儿园、小商店、储蓄所、图书馆、放映队、理发室、冷饮房等。后勤工作的宗旨,就是一切为生产服务,为职工着想。因此,能够方便职工的事情,工厂领导尽量把生活服务谋划好,后勤部门努力做好做实。
工厂北大门内有个大食堂,上下两层,可容纳几百号人在同一个时间就餐,多数职工是从家里带饭菜,厂里制作了几个大蒸箱,分车间和班次给职工蒸饭,大蒸箱里蒸出的白米饭又香又软,解决了职工吃饭问题。食堂供应的菜肴最简单,五分钱一盘蔬菜,一角钱一盘带点荤腥的蔬菜,两角钱就可以吃到大荤了。菜汤是免费的,食堂过道放一只大铁桶,桶内不是西红柿、青菜汤就是冬瓜汤,工人们称之为“神仙汤”。夜班的菜肴是免费的,但只有两角钱的标准。到了夏季,厂里除了给每人发半斤茶叶外,还自制清凉饮料,有冰水、酸梅汤、冰棒等,严格的说自制冷饮不如外购的质量好,工人们最爱的还是食品厂的雪糕和小冰砖。职工医院虽看不了什么大病,但对解决一些常见小病还是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的。车间里还配备了红工医,准备了一些常见药品以备职工急需。
由于交通不便,厂里购置了两部大客车分三班接送住的比较远的职工,有时车况不好,也会出现误点现象,影响工人准时上班。工人下班洗澡是必须的。一天工作下来,身上沾满了花絮,到了夏天,更是花絮连着汗水,不去澡堂冲洗,难以休息和入睡。到了工人下班的时候,你能够正常的看到,女工们抱着衣服,小跑步地涌进浴室,洗完澡后各自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自己的家园,又开始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工人尤其是女工的生活是非常艰苦,也很枯燥,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是她们的本能与芳华。
一棉厂的幼儿园在城南还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按照过去的标准,当时在城南地区也可以算得上重点幼儿园了。厂里的幼儿园与社会办的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二十四小时都有保育员,一些女工家中无人照料,只能将孩子全托在幼儿园。那时对幼儿的培育主要是安全健康,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的内容和程序,更没什么宏大的目标。招待所设在高岗里20号,是一所清末时期的大宅院,其设施虽然落后,但比较整洁,它还是厂党委举办各种学习班的重要场所。
工厂十分重视职工教育。针对职工的不一样的需求,经常开办各种培训班,以适应生产的需要,如纺织专业方面技术、质量、安全等培训班。厂里原来有个职工子弟小学,后来转交给区里与凤游寺小学合并了。职业工大也为厂里培养了大专生。教育中心演变成纺织技校,以后逐渐形成规模,将合成纤维厂作为校址,最后在江宁区建成新校区,技校为纺织系统输送了许多技术操作工人。厂区的宣传栏是反映职工书画、摄影作品的阵地,车间一些喜爱书画和摄影的职工,经常有作品在宣传栏中展出。
工厂在新建厂房时都配备了文化体育设施。坐落在厂区北面的大礼堂能容纳1千多人,平时用于开大会,放电影,是职工参加政治和文艺活动的主要场所。大礼堂每周放电影是职工最好的娱乐享受,但基本不是新电影,最新影片要去电影院观看,当时电影票比较紧俏,好在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关系户,能够及时购到所需要的电影票,好像定点关系户前纺车间是解放电影院、细纱车间是大华电影院、筒摇车间是曙光电影院。每到重要节日之前,工会和团委都要组织车间编排文艺节目在大礼堂演出,虽然文艺节目水平不高,但自娱自乐,乐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厂文艺宣传队。七十年代初,厂里从车间抽出一些青年工人组织了厂文艺宣传队,排演了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女青年到前线歌舞团学芭蕾舞;乐队没有简谱,将五线谱翻译过来;没有看过专业表演,派人去上海观摩,通过速记,按葫芦画瓢编排舞蹈动作;厂里两位画家进行舞美设计,没有演出服装,将包棉花的老粗布染上各种颜色,缝制成演出服装。经过刻苦排练,终于在厂新党委成立之日汇报演出,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接着,宣传队又在纺织系统内和农村连续演出,尤其是在玄武湖公园翠洲舞台的演出,吸引了无数游客观看。《红色娘子军》剧组还参与了全市国庆活动,八个样板戏的彩车,其中七个是专业剧团的,只有一棉厂的《红色娘子军》彩车是业余的。以后,宣传队还排演了歌舞《黄河大合唱》、话剧《救救她》,尤其是《救救她》这台节目在市区有一定的影响。如今,当年的文艺青年已步入老年,但其风采依旧,活力不减,她们仍然活跃在社区等公共场合,成为社会的文艺骨干。厂里曾经组织过两次有影响的文艺活动,一个是建厂三十周年的厂内,一个是建厂四十周年的庆典,在这两项活动中,许多文艺骨干尽显身手,广大职工也热情参加,充足表现了全厂职工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厂区中心有个灯光球场,是职工重要的活动场所。这里经常进行南京职工篮球比赛,如南钢、南汽、省煤指等著名球队曾来厂进行篮球表演。厂里组织的女子篮球队名扬全市,当时从车间抽调的一些从未打过篮球的女青年,经过训练,大长球技,以致多年连续获得全市职工女子篮球冠军。女子乒乓球队也是连续获得区冠军,总之,体育项目与外厂竞赛,一棉厂绝大多数都是阴盛阳衰,女比男强。
女炮班是一支引人注目的队伍。民兵团将一些七零年进厂的女青年组织起来,每年定期组织迫击炮训练,有时她们还参加迎外活动,也就是在机场列队,欢迎来宁的重要外宾,这一切对她们来说无疑是光荣而自豪的。
七十年代初,厂军代表曾经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厂里除了要抓革命,促生产外,还要抓好三支队伍,这就是女子篮球队、女炮班和大批判小分队,可见这两支队伍在厂领导的心目中何等重要。
当时工厂不仅要认真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还承担了许多社会工作,如挖防空洞、夏收夏种支农、民兵社会治安巡逻等,但大家参加这些活动还是很愉快的,因为能从中感受到与纺织厂不一样的氛围和乐趣。
那个年代的企业干群关系能够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干部与群众真诚相待,亲密无间,无论是建厂初期的工农干部,还是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干部,以及后来成长起来的新干部,都能做到身先士卒,无私奉献。他们与工人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记得厂里有一部破旧的吉普车,厂领导从不将其私用。干部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人称之为“三班见”的干部。增加工资好几年才有一次,各级干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按工龄标准增加工资,有的厂和车间领导的工资不一定有工人的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如何,关键看能否以身作则,关心群众。否则说话是不灵的。在发扬民主方面,工厂除了每年召开职代会讨论重要事项外,一些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如给困难职工补助都要经过小组、轮班和车间讨论,并张榜公布,做到公正透明。因此,正气当道,清风伴旅正是那个年代可贵的风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走向没落,传统的纺织厂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些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一个体制的变革,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是不尽的思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许多往事已沉沦一片海洋,纵然水草繁茂,也成了岁月的过往。每当纺织厂的老同志聚会在一起总要说起老厂的故事。曾经生活在纺织厂的人们,对于那个年代所经历的人和事真真切切,历历在目,对于老企业的一草一木、一纱一线有着千丝万缕和难以忘却的情愫。爱国敬业、忠于职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质朴无华、默默奉献正是那个年代纺织工人的优秀品格。应该说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铭刻着我们的忠诚,苦乐年华书写着我们的梦想,纺织几代人是无私的奉献者,转身回望,仰天俯地,风雨同舟,无悔无憾。企业所获得的许多荣誉已载入史册、我们初心不改,信念弥坚,应当铭记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优良传统,珍爱人与人之间真诚和质朴的情感,并告诉我们的后辈,让其可歌的精神赋于新时代的内容并发扬光大。夕阳无限,为霞满天。我们还应面对实际,珍惜更美好的今天与明天,健康而快乐地生活,谱写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华章。
四川宜宾一贮灰场发生坍塌致3人死亡 调查的最终结果公布:1人立案调查,8人被处分
华侨城深圳26万平TOD综合体九樾广场停工,原打造为光明区新地标,或受业绩连续下滑拖累
华为Mate60 Pro本土零件价值占比达47% 比Mate40增加10%
孩子上学以后,就生活在同学的眼光里。为了让同学高看一眼,他什么都敢干。所以要建立边界感
...